当前位置:首页 > 职场 > 正文

资本市场赋能绿色金融 助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新引擎

  • 职场
  • 2025-02-12 07:36:05
  • 11

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

资本市场赋能绿色金融 助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新引擎

  ◎记者 梁银妍 汤立斌

 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,也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内容。日前,中国证监会发布的《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实施意见》(下称《实施意见》)提出“丰富资本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制度体系”,对资本市场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作出了具体部署。

  在业内人士看来,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,正通过产品供给、生态构建等多维度赋能绿色金融,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。以《实施意见》为抓手,未来资本市场有望进一步打通政策、产品与市场链条,让资金“活水”精准灌溉可持续发展领域,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益“双赢”。

  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经营活动

  应对气候变化、资源节约、环境保护……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。随着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》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》等先后发布,许多上市公司已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日常经营活动。

  截至2024年底,有22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,同比增长超两成,进一步彰显优质公司投资价值。其中,超1000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披露了碳排放量情况,近三年披露家数年均增长50%以上;超过40%的公司建立相应治理架构、搭建制度体系,识别并披露了重要性议题分析过程的公司占比超60%。

  当然,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落实交易所可持续信息披露规则,持续强化上市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的信息披露要求。研究加强可持续评级、鉴证体系建设,健全监管机制。

 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认为,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能够提升市场的透明度,增强投资者信心,还能通过评级机构将环境信息纳入债券发行评级方法,进一步落实交易所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规则,确保上市公司按照绿色发展要求披露相关信息。

  “企业自身也要做好准备。”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说,在完善内部治理上,企业需建立ESG治理架构,明确部门职责,形成协同机制,将ESG纳入考核体系,激励员工参与;制定ESG战略与规划,确定长短期目标并阐述实施路径。

  丰富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产品

  在产品端,资本市场服务绿色金融亦大有可为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介绍,绿色公司债券试点以来累计发行约8700亿元,碳中和债券、低碳转型债券、蓝色债券等创新品种不断涌现。绿色主题基金快速发展,截至2024年底已有350只基金、规模3100余亿元,涉及ESG、低碳、新能源、气候变化等主题,涵盖股票、债券等大类资产。

  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发行绿色债券、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。进一步提升绿色债券申报受理及审核注册便利度。

  “通过支持绿色产业企业发行绿色债券、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,并提升绿色债券申报受理及审核注册的便利度,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,提供更多的融资途径。”杨超说。

  在李菁看来,低风险的绿色债券吸引了保守型投资者,绿色权益类产品符合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需求,这将有效扩大绿色金融市场的投资者群体,增加市场资金供给。同时,丰富绿色金融产品,鼓励金融机构创新,开发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绿色金融工具,支持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,促进绿色金融市场的深化和拓展,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与绿色产业实现深度融合。

  《实施意见》还强调,推出更多绿色主题公募基金。

 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,绿色、“双碳”将成为公募基金新一轮主题型和指数化投资浪潮的重点领域。在以“新质生产力+绿色”为主题的产业升级引领下,预计2025年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核能、大飞机、低空经济、绿色“双碳”等投资板块新赛道有望崭露头角。

  推动绿色证券市场双向开放

  通过对外开放服务绿色发展是资本市场的重要课题。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持续深化绿色国际合作,推动绿色证券市场双向开放。

  “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、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,深化绿色国际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。”李菁说,在绿色金融领域,中外可共同开发绿色债券、碳金融产品等创新工具,为绿色项目提供多元融资渠道。同时,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渐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,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,能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,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。

  《实施意见》还提出,主动参与制定国际可持续准则,推动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进一步提升准则包容性和可操作性。

  李菁认为,从国际合作角度而言,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,有助于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,促进国际绿色金融标准的协调与互认,这不仅能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流入国内绿色金融市场,还能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,使我国在国际绿色金融舞台上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。

有话要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