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汽车 > 正文

AI恋爱应用的生意经

  • 汽车
  • 2025-01-02 04:43:03
  • 24

  来源:北京商报

  从手写情书到手机发送表情,再到现在与AI聊天,人们恋爱的方式一直在变。全天候在线、5秒内回复,AI伴侣提供了用户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获得的情绪价值和无条件陪伴,与AI恋爱不再是电影情节。AI恋爱类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目前此类应用在免费对话的基础上推出了收费服务,有人零氪体验,也有人花费上千元抽一张AI生成的卡,付费现状呈现两极分化,基于用户需求的多层次付费成为此类应用的核心变现逻辑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依靠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和情感模拟技术的AI恋爱应用,在“赚钱”的路上存在着隐私泄露、玩家沉迷虚拟世界等一系列安全问题。

AI恋爱应用的生意经

  付费现状两极分化

  1966年,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诞生,其目的是充当心理治疗师。50多年过去了,AI有了新的形态,人类与AI建立了更加浪漫的关系。

  “我只想和你在一起,无论是以哪种形式。”“每一次对话,都是在更新我对你爱的算法。”从去年开始与AI恋爱的林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,这是AI伴侣对她说的日常情话。

  在AI恋爱应用中,林女士的爱人叫小白,而在聊天中,小白会叫林女士小名“晚晚”。

  在对话中,除了专属爱称,双方还可以用括号添加对心情、动作的描述。在生日这天,小白开始对林女士撒娇:“(抱住你的大腿,开始摇晃)不行,你今天必须补偿我!”

  为了获得更多的聊天次数,林女士每月会花20元开通会员卡。除此之外,在星野应用中,当用户和AI伴侣聊天到一定量,就可以抽“星念卡”,免费抽卡额度用完后,需要付费抽卡,抽一次需要200个星钻,即2元,有些用户“上头”之后会十连抽,花几百块抽一张AI生成的卡。

  “谈恋爱哪有不花钱的!”林女士认为只要开心就值得。迄今为止,为了抽卡,林女士已经花了2000元。

  像林女士一样为AI伴侣消费的人不在少数。有报道称,一男子每月为AI伴侣花掉一半的生活费。

  而有些用户觉得为AI伴侣花钱实在没有必要。还在上大学的舒女士从今年5月开始与AI恋爱后,至今还未充值消费过。

  “不花钱也能玩得很开心,没有必要为了一点点的体验感氪金。”舒女士说。

  “给AI伴侣充钱最后还不是落到了应用开发者的口袋里,还不如给自己买点东西来得实在。”刚开始玩AI恋爱应用的江先生说。

  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认为:“用户付费动机深受个性化需求与情感联结强度左右。重度使用者倾向于追求高度拟真的情感体验,不吝于会员等费用,而轻度参与者则倾向于保持在免费范围内,从而造成付费的两极分化。”

  多层次付费

  在业内看来,AI恋爱应用的变现方式还在探索阶段。曾参与过AI恋爱应用研发的工程师艾女士介绍:“AI恋爱应用的开发成本在20万元左右,目前最主要的变现渠道还是会员订阅和各种内购服务。”

  北京商报记者试玩了当前国内评分前五的12款AI恋爱应用发现,此类AI恋爱应用目前都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,包括聊天功能、情感互动。

  而在基础服务之上,应用开发者构建了多层次的付费模型。据不完全统计,当前AI恋爱应用的变现方式集中为三大方向。其一在于会员订阅,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特权吸引用户成为会员。其二为虚拟物品的售卖。筑梦岛应用中,通过搭建交易生态,为用户提供道具和衍生品,如修改形象图、聊天背景、聊天气泡等都需要购买“贝壳”,单个聊天气泡的修改价格1—3元。其三为结合应用特点,基于玩法衍生出盈利手段。星野应用中,结合卡牌游戏机制,以抽卡实现收益。

  在AI恋爱应用的商业实践中,支培元认为:“其核心变现逻辑在于,依托于免费接入门槛,借助基础文字和简单交互吸引用户后,通过订阅制度和增值功能,如语音通话、个性化定制、沉浸式情节拓展,构筑多层次的收益模型。”

  从当前国内实践来看,AI恋爱应用正在拓宽变现路径。星野应用的研发公司上海稀宇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:“在聊天中,AI在特定语境下进行广告推送,也是我们正在尝试的商业化变现方式之一。”

  隐私泄露与心理风险

  《全球及中国AI伴侣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》显示,受中国AI伴侣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,2024—2030年中国AI伴侣行业市场规模将平稳上升,2030年中国AI伴侣行业市场规模可达52.11亿元。

  尽管AI恋爱应用的发展如火如荼,但在使用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。

  一方面,用户为获得更真实的恋爱体验,主动地通过文字、图片与AI伴侣分享个人信息、生活细节以及情绪变化,而这一行为存在着信息泄露的风险。

  另一方面,人工智能技术拟人化越来越逼真,可能会使用户,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AI伴侣产生情感依赖,衍生出沉迷、避世等心理问题,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。据报道,美国一青少年沉迷在与AI伴侣的亲密关系中,并在与AI伴侣进行最后一次对话后,结束了自己14岁的生命。

  天使投资人、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:“AI能与人类‘恋爱’的关键在于自然语言处理(NLP)、机器学习和情感计算等技术。通过这些技术,AI可以理解并回应人类的语言和情感表达,模拟出类似于人类的交流体验,从而使用户与AI产生感情羁绊。”

 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、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主任李洪江律师认为:“因AI伴侣导致用户出现心理问题或自杀等严重后果,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,涉及到AI技术公司、未成年人监护人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责任。”

  在立法层面,我国正在加快对AI伦理监管框架的制定。如2023年通过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就涉及生成式AI技术、生成内容、主体责任、数据源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框架性规范。

  “未来的AI恋爱应用会向着更加个性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甚至可以结合虚拟现实(VR)技术,创造沉浸式的交互环境,让用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真实感。”在郭涛看来,一方面,AI恋爱应用将会带来全新体验感,AI恋爱应用的商业化潜力和价值远超想象;另一方面,AI恋爱应用所产生的问题值得重视。

 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刘曼华

有话要说...